一夜情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是享受還是危害?
一夜情,說起來總是被老一輩的人所不齒,又被新一代的年輕人奉為最新愛情觀,到時到底一夜情是好的還是壞的呢?或許此刻的你正被好幾個人同時追著,也或許此刻的你正考慮晚上陪那一個追你的人過夜,也許你是帥哥,也許你是美女,但在你此刻桃花朵朵開的時候,你有考慮過自己的感情嗎?你把自己的戀情歸為哪一類呢?你知道你的戀情背后的心理需求嗎?希望你在心理專家的引導下對號入座,從而緊緊掌握“愛情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一、欲望并沒有錯
“一夜情”泛指男女雙方在特定情境下因為一時的感覺、沖動、愛慕或排遣寂寞的需求而發生性行為。美國社會學家約翰對“一夜情”下的定義是:基于人類動物性吸引而發生的性行為,它忽略了戀人相處時應遵守的規范,例如性格、品質、修養等。“一夜情”與嫖娼的本質不同在于,前者是為了男女雙方的性與心理的欲望滿足,而后者則是為了一方的性欲望滿足,它本質是一種金錢交易。
二、一夜情的類型
“一夜情”可以根據心理動機的不同,大致劃為四種類型。
性誘型一夜情:出自性本能,對某個異性有著極大的好感,渴望親密接觸。行為表現為主動誘惑對方,等待對方積極回應,并期望有持續的親密接觸。
報復型一夜情:出自情感傷害,對自己愛著(過)的人有極大的怨恨,期望通過與他人的性行為來彌補自己的心靈傷痛。行為表現為主動誘惑某個令自己喜歡的異性,期待對方積極回應,但未必期待有持續的親密接觸。
迷惑型一夜情:出自焦慮,對某個特定環境有極大不適,感到非常迷惑,渴望得到異性的安撫和溫暖。行為表現為半推半就,渴望得到感官刺激的滿足,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暗示型一夜情:出自情景暗示,對某個特定情景下的性暗示有著極大好奇、期待,渴望加以嘗試,例如看到了LELO情趣用品一樣的暗示,于是行為表現為半推半就,把“一夜情”作為一種時髦、流行或順從行為來追逐。
三、一夜情的變化
根據相關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在上述四種類型中,性誘型約占六成,報復型約占兩成,迷惑型和暗示型各約占一成半左右。教育程度比例上,社會學家李銀河曾說,“一夜情”在工業社會、都市社會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的確,無愛情與婚姻約束的“一夜情”,只要是兩廂情愿,不傷害他人,不影響社會,當不能算違反倫理道德;但是有愛情與婚姻約束的“一夜情”,則會對愛情與婚姻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會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四、一夜情的本質
綜上所述,“一夜情”只能一時緩解某種焦慮與壓抑,卻不能永久加以緩解。換言之,“一夜情”在滿足著一個人肉體欲望的同時,也在欺騙著一個人的心靈。由此,那種指望“一夜情”后男女會產生感情,甚至帶來婚姻的想法,大多是在自欺欺人。
更有甚者,“一夜情”會造成個人的諸多危機,如道德危機,對于縱欲的自我譴責,尤其是對于有家庭的人而言,“一夜情”在心理上是種新鮮的生活調料,但更能引發自我心理危機和家庭危機。前不久,曾有一本書火了一把,名叫《天亮以后說分手》,講的是19位都市女性的“一夜情”實錄。其中有的人沉迷于放縱,也有的人是一時失控;有的人在放縱之后追悔莫及,也有的人對此麻木不仁。
五、一夜情的后果
法國性學家阿蘭埃希爾指出,男性的欲望較多受到身體化學的影響,需要適時發泄,而女性的欲望則更多受到大腦的影響,需要充分地鋪墊。所以,男性在“一夜情”中尋求的是刺激和新鮮,而女性則尋求的是感情和希望。換言之,男性嘗試“一夜情”,其結局大多是一個圓點,性是起點,也是終點;而女性嘗試“一夜情”,其結局則大多是一個三角形,性、情、自我保護三條線各守一邊。
美國著名婚姻顧問格雷有個觀點,即“男人鉆洞,女人挖井”。就是說,當男人遇到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恰如躲在地洞里不出來,然后再慢慢恢復;而女人遇到挫折時,她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如沉在井底等待救援,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安慰。由此,“一夜情”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性本身,而在于舒緩緊繃的情緒。事實上,生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人處在緊張狀況下,性激素會被激活,性欲望也會提高。“一夜情”,到底會給當事人帶來什么,恐怕只有男女雙方的良知最清楚。(來源:新浪網-心理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