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
端午節來到,粽子成了熱銷品。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正月十五的元宵,許多中國傳統佳節都與食品結合緊密,以至于對于一些小朋友來說,端午節幾乎成了粽子節。
飲食文化在中國一向發達,飲食文化滲入傳統節日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過節吃相應東西,會增添節日的儀式感,強化節日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度,加深人們對節日的認同感、參與感和沉浸感。對小朋友來說,飲食構成其對特定時間節點的最初記憶,也在情理之中。
將節日與飲食捆綁,雖說無可厚非,但終歸過于單薄。傳統節日的誕生有其特定的時代、社會、文化背景,從遙遠的農耕文明走來,經過發展演變,融入當下生活,其生生不息背后,蘊藏著中華民族對時空、對生活、對世界的獨特體驗和表達,承載著中華民族特定的文化理想和價值觀念,比如對家國的熱愛、對祖先的崇敬、對團圓的期盼、對美好的追尋。如此種種,構成傳統節日背后堅實的文化內核。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這份文化內核應該得到充分、有效的彰顯,轉化為當代文化發展建設的思想資源,而不是讓傳統佳節的內涵只剩下幾種美食、幾天假期。(夕 君)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