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事業煥發新光彩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在潮汕地區,傳統中醫文化和潮汕文化經過長期的滲透融合,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潮汕中醫藥文化和中醫流派,很多潮汕群眾日?床《紩䞍炏瓤紤]和選擇中醫療法,甚至潮汕民間也有煮“青草水”清熱解毒的傳統做法。
3月5日汕頭召開的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提出,要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打造特色鮮明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而在今年計劃投資的27個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中,汕頭市中醫醫院易地擴建項目擬投資1億元左右,并于7月份正式開啟新院區試運營。
這正是汕頭全面高質量發展中醫事業的其中一個實踐。除此之外,汕頭還通過征集潮汕中醫藥文獻資料、打造數據庫、舉辦中醫藥健康文化主題講座、開展中醫名家義診活動等,構建中醫藥傳承和培養平臺,讓中醫事業在汕頭煥發出新光彩。
易地擴建項目將于5月竣工交付
記者了解到,汕頭市中醫醫院易地擴建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額63206萬元,今年計劃投資10375萬元。新院區將于2021年5月竣工驗收,7月開始試運營,10月全面正式啟用。
汕頭市中醫醫院東院區位于汕頭市中山東路與韶山路交界東北側,占地面積60畝,建筑面積近12萬平方米,將按照三級甲等中醫院標準建設。東院區建成后,規劃設置床位830張、住院病區28個、學(專)科50個、醫療中心8個、中醫藥科研創新中心4個;計劃購置核磁共振、螺旋CT、DSA等大型醫療設備,增設感染性疾病科、產科、新生兒科、介入科、顱腦外科、醫學美容科、老年病科等一批新的臨床?;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及慢病管理中心,設置中醫臨床研究中心及中醫藥傳承及科研創新平臺。
新院區最大的亮點在于規劃建設“兩館一基地”,即潮汕中醫藥文化館、汕頭市中醫院院史館和中草藥科普基地,打造一個集文化宣傳、教育指導隊伍培訓、青少年科普實踐與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潮汕中醫文化傳播陣地,構建潮汕中醫藥文化宣傳平臺,不僅普及中醫藥知識,弘揚和傳承中醫傳統文化,同時增強潮汕群眾的健康意識和文化自信。
中醫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院區投入使用后,醫院的發展將步入新臺階,為潮汕地區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征集打造“潮汕中醫藥文獻資料庫”
2020年8月,汕頭市中醫醫院與汕頭大學文學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潮汕中醫藥文獻資料庫”,將通過一年的征集調研,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潮汕歷代中醫藥文獻資料,收集潮汕歷代中醫藥文物的圖文資料,征集線索。為了更充分地推動潮汕中醫藥文化的推動和傳承,汕頭市中醫醫院和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還發起了潮汕中醫藥文獻資料征集啟事,發動社會各界征集原件、復印件和征集線索。該項目計劃于2022年1月形成結項成果。
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群眾看病優先考慮中醫,在潮汕地區蔚然成風,這是文化沉淀的結果,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中醫藥文化傳承在潮汕地區卻相對滯后。據了解,潮汕歷代中醫藥文獻資料散存在高校圖書館、檔案館與研究院所等資料機構;大量單方、驗方及傳統炮制技術散在民間,有的甚至流失境外;中醫藥文獻也缺乏系統的整理歸類,諸如“青草水”文化等許多潮汕中醫文化精華都亟待挖掘和傳揚。
項目負責人表示,鑒于所有權的原因,目前不可能將散存在各地的中醫藥古籍收藏于一處,但研制一個現存的潮汕中醫藥文獻資料庫,為潮汕中醫藥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一個可供檢索的工具,卻是可以辦到的,其作用與意義也是十分明顯的。
當前項目還處在征集階段,所征集的文獻資料包括潮汕歷代醫籍、歷代名醫資料、中醫藥世家家族史料、歷代災難救濟資料、潮汕疑難雜癥救治秘籍、潮汕中草藥文獻、潮汕中醫藥海外傳播等第一手資料與研究成果。所收集的文物包括古籍、秘籍、特刊、畫像、照片、醫具、藥方、廣告、匾聯、招牌、碑記、書畫、古建筑等。(見習記者 王涵琦)
- 標簽:天摧地塌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