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要以大勝謀決勝
從境內外疫情形勢來看,新冠肺炎病例時有發生,甚至會發生一定規模的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必須常抓不懈,時刻保持戒備狀態。疫情仍在全球多國肆虐,目前國內生產生活逐步回歸正軌,但并未已完全回到疫情暴發之前的狀態,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牢牢抓住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才能使生產生活恢復之路走得更加平穩順暢。
7月27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1例遼寧大連疫情關聯確診病例和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這是北京7月6日以來連續21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后再次出現新增病例。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在7月28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出現新增病例發出警示,越是形勢向好,越要嚴加防范個別病例新增,越要嚴防死守外部病例輸入,市民、社會各界更要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和措施,共同織密首都疫情防控網。(相關報道見A4版)
從56天零病例,到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暴發,從21天無確診病例,到再次出現新增病例,北京經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等級“二降三”“三升二”和再次“二降三”后,此次新增個別病例,再次為“越是形勢向好,越要嚴加防范”添加了鮮明的注腳。
要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首先要平復急躁心態,克服“速勝論”思維。新冠肺炎病毒十分狡猾,我們目前對其認識尚不充分。在武漢保衛戰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之時,吉林舒蘭、新疆烏魯木齊、遼寧大連等地再次相繼出現本土確診病例,國際疫情蔓延態勢亦未有明顯改觀,我們必須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任何要在一夜之間殲滅病毒大獲全勝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甚至是危險的。在這場比拼實力也比拼耐力的持久戰中,每個人都要有“病例出現不慌張,病例清零不狂喜”的平和心態,以科學態度、理性思維沉著冷靜應對,以小勝謀大勝,以大勝謀決勝。
隨著個別新冠肺炎病例在國內一些地方不時出現,我們也要警惕“失望論”情緒抬頭。一些人感到疑惑:我們已經下了這么大力氣,為何新冠肺炎病例還會不時出現?我們究竟能不能戰勝它?這種情緒與“速勝論”思維一脈相承,都是因為對疫情防控持久戰缺乏足夠的耐心,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厭戰、恐戰情緒。
其實,我們稍微回顧一下剛剛結束的抗擊新發地聚集性疫情這場硬仗就會發現,“失望論”有多么不可取。從首例病例確診到22小時鎖定新發地市場,從市場、社區封控到隔離密切接觸者,從“應檢盡檢,愿檢盡檢”到相關病例治愈出院,戰時狀態的北京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從全國疫情防控大局看,北京此役之勝利意義重大,我們完全有信心地回答“失望論”者:只要我們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全面扎實、有條不紊開展常態化防控,就能夠應對任何突如其來的挑戰。
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須堅決貫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總體戰略部署。隨著國內復工復產不斷推進和社會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們仍然要保持警惕和戒備,決不能讓松懈麻痹思想抬頭。社區不用測溫進入了,外來人員登記是不是也可以免了?電影院開放了,上座率是不是可以上調了?酷暑難耐,在人流密集場所還有沒有必要戴口罩?好久沒聚餐了,要不要趁著現在形勢平穩向好,出去徹底放松一下?所有這些想法都源于一個錯誤的判斷,即認為國內疫情已經基本過去,萬事大吉了,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要不要也無所謂了。
正如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所說,從境內外疫情形勢來看,新冠肺炎病例時有發生,甚至會發生一定規模的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必須常抓不懈,時刻保持戒備狀態。疫情仍在全球多國肆虐,目前國內生產生活逐步回歸正軌,但并未已完全回到疫情暴發之前的狀態,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牢牢抓住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才能使生產生活恢復之路走得更加平穩順暢。(本報特約評論員)
- 標簽:奎賢罵韓庚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