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有毒中藥使用注意事項
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是安全用藥的保證。中醫“用藥如用兵”,用藥之初,首先要對中藥的產地、來源、質量、炮制、用量大小、使用方法、服藥時間、組方及配伍等有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方能用好藥,用對藥,保證臨床療效。
首先要了解道地藥材。道地藥材是指特定的產地、品種、合理的栽培、加工、儲蓄等一系列符合中藥學理論,且經過時間證明質量優良的中藥品種。道地藥材質量有保證,且毒副作用較小。以細辛為例,古有“細辛不過錢”之說,說明細辛有一定毒性,通過臨床報道和現代研究看,遼細辛是近代我們認為的道地藥材,比較遼細辛和華細辛揮發油的含量,遼細辛比華細辛揮發油含量較高,而揮發油中有致癌活性的黃樟醚含量遼細辛又較華細辛為低,且遼細辛的毒性也較華細辛小。這說明品種的不同與中藥的毒性大小有一定的關系,所以道地藥材的選擇使用很重要。
其次要注意中藥的炮制。中藥的合理炮制,對于中藥的功效、臨床作用、毒副作用等有直接的影響。以附子為例,有生附子、白附片、炮附子等不同,各種炮制品對離體蟾蜍心臟的影響,對垂體后葉激素所致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耐缺氧作用、鎮痛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對小鼠胸腺和性腺重量的影響的研究表明:生附子毒性最大,而強心作用和耐缺氧作用最強;白附片毒性仍較大,強心作用、耐缺氧作用和鎮痛作用都較好;炮附子毒性最小,具有較緩和的強心、抗心肌缺血作用和耐缺氧能力,但炮附子的抗炎、鎮痛作用較強,對胸腺、性腺重量影響較大。以上說明,臨床要根據病情,合理選擇炮制品,才能有效發揮藥效并減少毒副作用。另外烏頭久煎,煎煮時間為1~4小時,可大大減緩烏頭的毒副作用。
三要注意藥量的大小、給藥方法、服藥時間。臨床首先要掌握每味藥的用量及中毒量。如制川烏用量為1.5~3.0g,超過15g可發生中毒;人參用量為3~9g,超過40g可中毒;雄黃用量為0.05~0.1g,超過1g會發生中毒;制馬錢子用量為0.3~0.6g,使用2g可以中毒;還有超時間服用中毒的報道,如蒼耳子服用一個月以上,可造成蓄積中毒;斑蝥大面積外用可發生中毒,導致皮膚紅斑、水皰、糜爛;蟾酥制成丸劑或散劑服用,劑量為0.015~0.03g,孕婦慎用;朱砂水飛后內服,制成丸劑或散劑,或與其他藥物拌勻后服用,劑量為0.1~0.5g,不能與含有汞的中成藥聯用,不能久服,禁止火煅,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輕粉外用敷于患處,用量為0.1~0.2g,不可內服;黃藥子主要用于湯劑,內服。使用劑量為9~15g,不能久服;昆明山海棠主要用于內服,使用劑量為6~15g,不能久服,小兒、育齡女性慎用;其他尚有半夏劑量為3~9g,蜈蚣3~5g,膽南星3~6g。
四要注意方劑的配伍。方劑的組成要依據君、臣、佐、使的原則,藥物的組成應遵循相生相使、相反相惡、相殺相畏的規律。還要按照中醫辨證的規律,不可一味使用大寒或者大熱的藥物,如使用大劑量生石膏退熱,要佐以生姜之溫脾胃藥;使用大熱之附子散寒,要佐以黃芩等清熱藥,使用大隊降胃氣藥如厚樸、砂仁、木香等,要配伍生山藥、炒白術等生脾氣藥。中藥配伍中十分重視“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但在疑難雜癥的治療中,違反禁忌配伍或可收到不尋常的效果。如人參配藜蘆治療膈痰有效,甘遂、芫花配甘草可以散結消飲,這些可供臨床參考。方劑的配伍要依據辨證論治原則,照顧整體,還要考慮體質、兼夾癥、宿疾等,做到組方嚴謹,藥物配伍得當,方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摘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標簽:內地反腐風暴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