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的種植技術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28日 14:30進入三農論壇來源:7+農業手機看視頻
石頭在《2013年農民網絡春晚》作為幸福達人秀了一把他鋒利的高音。石頭說他喜歡飆高音,主持人肖東坡給他討來了兩道飆高音的。
進入[致富寶典]西瓜大棚栽培屬于精細集約栽培,技術性很強必須采取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豐產、高效益的目的。
1、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要求精細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袋,使土壤疏松。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后開溝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時,應將前茬作物根系揀出棚外。
大棚內的作畦方式一般可采用小高壟和高畦,按行距l-1.2米作畦。在采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情況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壟為宜,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用南北向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底肥用量和種類:一般畝施優質廄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雞糞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腐熟餅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機肥在普遍耕翻時施入一半,豐產溝內施另一半。
2、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采用3層薄膜覆蓋情況下,可比拱棚雙覆蓋早定植10天左右。大棚內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較拱棚雙覆蓋大些,并要求較精心地整枝,采用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大棚內過度密植是不合適的,特別是在春季陰雨多、光照弱的地區。
大棚內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劃出定植,然后選晴天定植,在上午9時至下午繭時栽完。定植穴的大小應與土坨或營養缽大小相適應。然后向穴內澆適量底水,待水剛滲下時即栽苗。栽苗時先小心脫掉塑料缽,將完整土坨栽植穴內,使土坨表面與畦面平齊或稍露出。擺正瓜苗后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將填入的土輕輕壓實,也可在定植當日暫不封窩,次日再補澆一次小水后封窩,以利于緩苗。全棚栽完后,可清掃畦面,并在壟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條龍式小拱棚。由于大棚內無風,故拱架可簡單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蓋,并且不必壓得很牢,以便天暖時晝揭夜蓋。為了補苗,棚內應同時多栽一些后備苗。為了使定植當日能提高土溫,最好在下午2-3時前定植完畢。
①、濕度管理。定植后5一7天內,要注意提高地溫,保持在寞妻度以上促進緩苗。若白天溫度高于35度,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后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白天不高于3T-32度,夜間不低于15度,此期間可通過開閉天窗來控制棚溫,當瓜蔓長3T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光照充足和較高夜溫,因為若在人工授粉后夜溫低,則造成落果和影響果實肥大。外溫超過18度時,應加大通風,天窗和棚兩側同時通風,保持白天不高于30度防止過高的日夜溫差和過高的晝溫。此期西瓜進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晝溫和日溫差過大會導致果實肉質變劣,品質下降。
②、濕度管理。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較高,在采用地膜覆蓋的條件下,可明顯降低空氣濕度。一般在西瓜生長前期棚內空氣濕度較低,但在植株蔓葉滿架(支架栽培者)或封行(地爬栽培者)后,由于蒸騰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內空氣濕度增高。白天相對濕度一般在60%一70%,夜間達80%一90%。為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可采取晴暖白天適當晚關棚,加大空氣流通及行間鋪草降低土面蒸發等措施。生長中后期,以保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