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抗疫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作出深刻闡述。
一場大疫,也是一場大戰和大考。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連用四個“最”給出權威定性:這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空前困難的挑戰、如此強大的對手,中國為什么能夠高效取得抗疫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精神的力量。同困難作斗爭,既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偉大抗疫精神貫穿這場戰斗始終——
當病毒突襲而至,一道選擇題擺在了全球政治家面前:此時,該把什么當作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命健康至上,還是經濟發展至上,甚至選舉利益至上?在中國,答案只有一個:“生命至上”!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高度重視和悉心呵護。“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
疫情防控,是一場全民參與、全國“一盤棋”的人民戰爭。武漢人民、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阻斷疫情蔓延;解放軍、兄弟省份八方來援,盡銳出戰。一線人員堅守“疫情不退我不退”,醫療企業承諾“不漲價、不斷供”,普通網友號召“在家宅著也是戰斗”……14億人眾志成城,舉國同心,自覺為疫情防控大局貢獻力量。
有戰斗就會有犧牲。疫情防控工作中,2337名黨員干部感染新冠肺炎,396名黨員干部因公殉職。正是因為這些英勇獻身的烈士,及其身后千千萬萬的戰友們,疫情才能在中國迅速得到有效控制。中國人的“生命至上”,不是躲進小樓、臨陣逃脫,而是迎難而上、逆行出征,以生命守護生命。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舍生忘死的戰疫者們,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
疫情防控是一個科學問題。當一項舉措被論證是科學的,人人遵照執行,“尊重科學”。戴口罩、建方艙、健康碼……這些有力的抗疫措施,在中國執行得非常順暢,不會與陰謀論、政治化糾纏在一起而貽誤戰機。世界衛生組織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科霍夫說,讓她最感動的是,每個中國人都清楚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
中國人民沒有止步于獨善其身。34支醫療專家組、283批抗疫援助……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信心和動力。“命運與共”,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縱觀這場抗疫斗爭,“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20個字,無疑是對中國人民抗疫精神最精當的總結。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于世。一部中國現代史,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偉大斗爭、孕育偉大精神的歷史。從革命戰爭年代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每一個挑戰都像一次淬火,把中華民族鍛造得更加堅韌強大;每一種精神都是一顆星辰,照亮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的征途。如今,中華文明歷史的星空中,又多了偉大抗疫精神這樣一顆光芒萬丈的星辰。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這些偉大精神的激勵和引領下,中華民族必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破浪前行。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 標簽:尚恩吉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