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今年春運首要任務
出臺錯峰流動、削峰控量、在工作地過年等防控舉措,再次凸顯了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的重要作用。鐵路部門和其他交通客運、貨運單位要進一步完善優化售票、進出站、上下車、等候車便利服務,提高監控力度,加強動態引導,最大限度避免客流聚集和發生擁堵。冷鏈運輸企業要加強預防性消毒,堅決阻斷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場站等渠道傳播擴散。
1月15日,2021年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今年受疫情影響,春運節前火車票預售較往年同期下降近六成,預計全國鐵路春運客流將下調至2.96億人次。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強調,疫情防控是今年春運工作首要任務,是應對當前疫情復雜形勢的工作需要,隨著客運需求減少,預計營業性客運壓力有所減輕,春運工作的矛盾進一步從運力供給轉向疫情防控。
近期,國內多地局部疫情呈增多趨勢,受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病毒仍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我國冬春季疫情多點散發、局部聚集甚至多點同時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成為常態。截至1月15日11時,全國共有2個高風險和73個中風險地區,而春運工作即將開始,無疑將給各地疫情防控帶來壓力。鐵路部門結合今年疫情新形勢新變化,采取更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強化運力保障,另一方面優化便捷旅客出行服務,嚴防疫情通過鐵路傳播。
減輕春運客流量壓力是做好春運疫情防控的關鍵一步。今年春運節前火車票預售較往年同期下降近六成,與連日來多地區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密不可分。如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省倡議在外務工人員就地過年,春節非必要不返鄉。用工大省廣東也發出同樣的倡議,挽留外來務工人員就地過年。在工作地過年可避免長途旅行,有利于減少聚集、降低感染風險,減輕勞務輸入地和輸出地的防控壓力,其利遠大于弊。
今年全國鐵路春運客流量預計減少1億人次左右,說明在工作地過年的倡議不僅得到了人們的理解與支持,也進一步證明防疫觀念、防護意識在全社會不斷增強。電話拜年、微信拜年、視頻拜年已在多個年齡群體廣為流行,還將跨越數字鴻溝,在傳統佳節之際實現老老少少跨地域線上大團圓的心愿。當然,有條件的企業單位和個人,還是可以安排合理的錯峰返鄉,既能減輕防控壓力,又能滿足回家團圓之需。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仍處于大流行階段,今年春運工作是對我國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大考。出臺錯峰流動、削峰控量、在工作地過年等因地制宜的防控舉措,再次凸顯了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的重要作用。鐵路部門和其他交通客運、貨運單位要進一步完善優化售票、進出站、上下車、等候車便利服務,提高監控力度,加強動態引導,最大限度避免客流聚集和發生擁堵。冷鏈運輸企業要加強預防性消毒,堅決阻斷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場站等渠道傳播擴散。
1月15日,北京市召開2021年春運工作動員大會,對春運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突出體現了優化運輸組織、合理安排運力、開展精準運輸保障的特點。據預測,今年春運期間鐵路、民航進出京客運量達1342萬人次,較2020年下降43%,較2019年下降69%,但市內公共交通、公路道路交通量較往年會有增加。在做好進出京客運量監測分析的基礎上,將協調開行農民工返鄉和回城“點對點”包車運輸,適時延長地鐵運營時間應對返程客流高峰。這些有針對性的削峰控量措施,都是今年北京春運工作的重點。交通部門應始終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嚴格落實人、物、環境三同防。
春運期間人員跨省流動加大,給各地疫情防控帶來不小的壓力。目前,落實全國健康碼互認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各地須統一執行“一碼通行”,不能額外“碼上加碼”。只要嚴格做好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抓好抓實疫情防控這項春運首要工作,我們就能順利完成2021 年這個特殊時期的春運任務,推動常態化疫情防控再上新臺階。(本報評論員 金雨紅)
- 標簽:數字鐘課程設計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